馬錫五審判方式被譽為“人民司法制度源頭活水”。今年以來,市中級法院印發《關于開展馬錫五審判方式新時代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提出25項工作措施,在全市法院開展“馬錫五審判方式”新時代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司法文化中一切為了人民、注重調查研究、就地化解糾紛、追求案結事了、傾聽群眾感受的精神內核,全面打造中山法院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窗口工程”和標桿工程,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
01工資到手了!法院為101名工人集中發放工資近42萬元
“拖了一年的工資,終于到手了!”日前,在市第二法院舉行的支票發放儀式上,剛領到工資的梁先生喜上眉梢。當天,法院為梁先生等101名中山某商業連鎖公司的工人發放了被拖欠的工資款,共計41.9萬余元。
據了解,該商業連鎖公司去年經營困難,拖欠了員工的薪水。工人們討薪無果,遂向中山市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裁決生效后,該公司卻一直未支付工人的欠薪。
案件進入執行階段。該案件涉及工人眾多、執行標的大,為妥善化解糾紛,承辦法官一方面做好釋法工作,安撫工人的情緒;一方面依法采取執行措施。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被傳喚到庭后,申報了公司財產狀況,他表示公司名下分店的貨物已被搬回配送中心,但無法進入,希望法院協助到現場清點貨物。
承辦法官和書記員多次到現場核實后,發現大部分商品已經過期或臨期,變現時間尤為緊迫。為加快變現流程,促進案結事了,法官組織雙方協商,決定由申請人與被執行人以議價方式,確定該批貨物起拍價為20萬元。2023年4月1日,該批貨物在京東司法拍賣公開拍賣,最后以54.6萬元成功拍出。這筆錢足以支付全部工人的被拖欠工資。
案款到位后,承辦法官迅速完成前期核對工作,并通知工人集中到法院辦理相關領取手續。當天,法院執行干警對工人的信息資料逐一梳理、認真核對,并細心指導當事人填寫相關材料。整個發放過程有條不紊,發放數額準確無誤。
02.居委會變“臨時法庭”,“巡回審判”便民利民
會議室變“臨時法庭”懸掛國徽、會議桌拼成臨時“審判臺”……日前,一場特殊的庭審在港口社區居委會的會議室里召開。為方便群眾就近訴訟,市第二法院將法庭搬到居委會“巡回審判”,法官就地辦案、現場調解,順利審結了一起勞務合同糾紛。


▲市第二法院將庭審現場“搬”到港口社區居委會的會議室內
案件中,張先生的父親與中山某建筑公司存在勞務關系,該公司欠下張父勞務款多年未支付。后張父去世,張先生多次討要勞務款未果,遂將該公司訴至法院。為查清案情、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法院依法追加張父的其他繼承人(即張先生的母親、哥哥及姐姐)參加本案訴訟??紤]到張母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前往法院參加訴訟確有困難,承辦法官決定將開庭地點設在張母住處所在的居委會,就地解決糾紛。
從坐堂審案到送法上門,開展“巡回審判”是中山法院深入開展馬錫五審判方式新時代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據悉,全市法院立足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立案區、為老弱病殘孕當事人暢通訴訟服務“綠色通道”、為困難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等一系列舉措,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傳承紅色基因,以實際行動彰顯為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