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立身之本,失信將“寸步難行”。中山法院在執行工作中,持續強化誠信行為激勵作用和加強失信行為懲戒力度,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進一步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服務保障我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被執行人主動申報財產線索促履行 “麻煩盡快劃扣、解封我賬戶里的存款,我要立馬用這筆錢結貨款、給工人發工資?!比涨?,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中的被執行人金先生(化名)主動找到市第二法院的案件承辦法官馬世卿,告知其先前被外地法院另案凍結的賬戶已解凍。 此前,原告某混凝土公司與被告某建筑公司簽訂供貨合同,按約定供應混凝土??杀桓孢t遲未支付貨款,累計拖欠了原告180萬元。被告一直未履行還款義務,案件進入執行過程,法院凍結了該建筑公司的賬戶存款??蓪嶋H凍結金額僅有幾萬元,與執行標的額相差懸殊,案件一時陷入僵局。 法官想方設法與被執行人取得了聯系,告知其拒不履行法律義務的嚴重后果。聽了法官的釋法析理,被執行人主動申報財產。得知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后,承辦法官立即扣劃、解凍賬號內的存款,第一時間將案款支付給申請執行人。180萬元案款成功執行到位,該案從執行立案到結案僅用時38天。 法官說法 在執行過程中,法官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從誠信理念、失信后果、權益保障出發,幫助各方當事人分析利弊,使得當事人信服法律、讓有能力的被執行人主動履行債務。 巧用“大數據”幫工人追回工傷賠償 近日,市第二法院執行法官徐先紫在傳統查詢手段無法發現被執行人財產的情況下,巧用企業信息大數據查詢平臺,主動獲取企業財產線索,成功執結一起社會(工傷)待遇糾紛案。 原告劉某在被告某五金公司從事壓鑄工作,因工受傷造成九級傷殘。經勞動仲裁,被告須支付劉某工傷賠款15萬余元。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承辦法官利用“大數據”了解被執行人財產情況,足額凍結某五金公司賬戶內存款,并及時扣劃、支付給劉某。 法官說法 法官善用科技創新成果,將“大數據”運用到執行過程中,通過智慧執行新模式,有利于破解財產調查的局限性與財產線索的隱秘性等難題,從而破解“執行難”。 擔心影響經營,失信企業主動還款 “如果企業納入失信黑名單,信譽會受損,會影響貸款融資和正常的經營?!苯?,中山某股份公司迫于信用懲戒機制,主動履行87萬元執行合同款。 在這起承攬合同糾紛案中,原被告于2021年8月簽訂買賣合同,被告向原告某幕墻公司(化名)采購鋁板。截至2022年2月,被告尚欠原告貨款87萬元遲遲未支付。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市第二法院的案件承辦法官梁容歡向被告送達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并多次與被告電話溝通,告知其若未能履行判決,將對其進行限制高消費,也會將公司列入失信名單。該公司擔心上失信“黑名單”影響經營,隨即主動聯系法院要求還款,將案款全部履行到位。 法官說法 在執行過程中,對有能力拒不履行的被執行人,法院將通過用活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對其予以懲戒;另一方面,對其限制高消費和納入失信人名單,從而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有效提升執行威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