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五審判方式被譽為“人民司法制度源頭活水”。今年以來,市中級法院印發《關于開展馬錫五審判方式新時代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提出25項工作措施,在全市法院開展“馬錫五審判方式”新時代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司法文化中一切為了人民、注重調查研究、就地化解糾紛、追求案結事了、傾聽群眾感受的精神內核,全面打造中山法院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窗口工程”和標桿工程,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 為更好地落實“馬錫五審判方式”新時代實踐活動,提升“人民法官下村居”的服務效能,2023年5月5日,市中級法院民一庭啟動“父母課堂”走進鎮區村居系列活動。 本次“父母課堂”的首站為小欖鎮。法官為本院涉訟的2對家事案件當事人、因家事糾紛到當地婦聯咨詢2對夫妻,以及10多名小欖鎮各社區婦聯專干、網格員、綜治辦調解工作人員等共20余人開展父母課堂。 
課堂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暨中院家事調解員從兒童心理發展及心理學的角度,為大家呈現未成年人在面臨父母關系沖突下的心理全貌以及可能發展的行為模式,并給予“離婚后如何做父母”的建議指導。 

第二部分由市中級法院鐘勁松法官,從法律的規定及立法精神角度詮釋撫養探望的概念、關系,介紹家事糾紛保障未成年人利益的三大制度八項規則。 

活動現場,兩對涉訟當事人在課后均現場達成并簽署了調解協議。張先生表示,“通過這次學習,以及法官到我們住地的現場的深入調解,解開了我們的心結”。李女士表示,“父母課堂讓我們開闊了思路,雙方原來沖突的關系發生了質變,這樣化解矛盾糾紛的方式省時、省錢、更省精力”。社區調解人員紛紛覺得深受啟發,認為身臨其境感受法官調解全程,為日常工作中有效化解矛盾提供了思路與方法,感到受益匪淺。 

針對審判實踐中發現的離異父母爭搶、藏匿未成年子女等造成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尖銳問題,市中級法院鐘勁松法官自2016年以來,牽頭首創“親子關系評估”、“子女撫養規劃”、“量身定制探望方案”三大程序制度,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利益;2019年創建了“父母課堂”,將三項制度與專業的心理干預機制融合,集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及集中調解的新模式,推動90%以上涉子女撫養爭議案件得到調解。 

市中級法院民一庭負責人葛貽環表示,“本次父母課堂進鎮區活動,達到了‘為多名涉訟家庭就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暨集中調解、同時為基層調解人員集中傳授調解經驗’的多重效果,創新探索了家事案件訴源治理的有效路徑?!?/p>
|